一、质量管理喊口号
1.管理特征
缺乏质量意识和专业知识;
缺乏经常性的的质量活动;
没有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或人员);
检查力量薄弱,且常受制于生产管理者;
“质量第一”只是定期的质量会议或质量月“一个口号”而已;员工常把质量问题的责任归于检查人员;
质量指标没有被制定和分解。
2.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主要应用检验技术;
主要针对客户的抱怨制定有限的预防措施;
不了解使生产过程稳定的措施方法
3.质量业绩水平
不良率、废品率、返修率均很高;
过程能力指数Cpk没有测定。
二、质量管理:听反馈
1.管理特征
缺乏质量意识和专业知识;
对于质量的要求仅限于废品率、返修率;
高层管理层不参与质量活动,通常只介入重要客户抱怨的处理;有指定的质量管理部门(人),但承担的职能主要是:搜集客户反馈和处理客户抱怨;缺乏对各部门的指标考核和管理。
2.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主要应用检验技术;
主要针对客户的抱怨制定有限的预防措施;
不了解使生产过程稳定的措施方法。
3.质量业绩水平
不良率、废品率、返修率均很高;
过程能力指数Cpk没有测定。
三、质量管理:靠检查
1.管理特征
配备了必要的检查人员,主要通过检验保证产品质量;有独立的品质保证部门,但职能与其他职能分离,常由品质保证部独立负责产品质量;仅对生产部门进行了废品率和检查返修率指标分解和考核。
2.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主要应用检验技术;
主要针对客户的抱怨制定有限的预防措施;
不了解使生产过程稳定的措施方法
3.质量业绩水平
不良率、废品率、返修率均很高;
过程能力指数Cpk没有测定。
四、质量管理:抓基础
1.管理特征
主要通过检验保证产品质量;
有独立的品质保证部门,常由品质保证部门独立负责产品质量;开始重视并开展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如:质量教育、质量分析、计量管理和标准化等;仅对生产部门进行了废品率和检查返修率指标分解和考核。
2.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开始使用简单的数据分析技术,如:鱼刺图、帕拉图,但仅一般性地用于提高生产过程的质量;开始分析生产过程中质量不稳定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方法。
3.质量业绩水平
生产过程中的不良率、废品率、返修率开始降低;
过程能力指数Cpk<1.33。
五、质量管理:管现场
1.管理特征
主要通过检验保证产品质量;
不时组织开展现场的质量改进活动,重视人、机、料、法、环和检验各要素的管理;积极推进现场目视管理、5S管理和作业标准化管理;有独立的品质保证部门,开始由品质保证部门和生产部门共同负责产品质量。
2.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诸如鱼刺图、帕拉图等QC手段在生产现场被推广使用;能多方面分析生产过程中质量不稳定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
3.质量业绩水平
生产过程中的不良率、废品率、返修率开始降低;
过程能力指数Cpk<1.33。
六、质量管理:盯关键
1.管理特征
通过质量信息统计和工艺过程分析确定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和过程;通过设立“质量控制点”,加强对关键工序和过程的控制;积极开展QC活动,并按照PDCA循环进行质量改进;
有独立的品质保证部门,由品质保证部门和生产部门共同负责产品质量。
2.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诸如鱼刺图、帕拉图等QC手段在生产现场被推广使用;统计过程控制(SPC)、实验设计开始在关键工序和过程中使用;能多方面分析生产过程中质量不稳定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
3.质量业绩水平
生产过程中的不良率、废品率、返修率开始降低;
关键工序和过程能力指数Cpk≈1.33。
七、质量管理:重预防
1.管理特征
管理层认识到“设计”对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注重开发阶段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提高设计质量;不仅生产和采购部门,设计开发部门也制定了高标准的质量目标;将质量职责授权到所有职能领域,质量保证部门转化为质量顾问的角色;各个职能部门参与开发过程,使质量问题在源头得以解决。
2.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大量地应用了质量设计的方法,如:质量功能展开(QFD)、实验设计(DOE)、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等;大量应用了预防性质量措施,如防错措施(Poka-Yoke)等。
3.质量业绩水平
产品的不良率、废品率和返修率明显降低;
关键工序和过程能力指数Cpk≈1.33。
八、质量管理:按标准
1.管理特征
与质量相关的所有部门都制定了高标准的质量目标;各部门的质量职责得到了充分明确,并能积极参与和开展质量活动;建立了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各部门均能自遵守相关程序和文件的规定;质量保证部门主要任务是充当质量顾问。
2.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大量地应用了质量设计的方法,如:质量功能展开(QFD)、实验设计(DOE)、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等;大量应用了预防性质量措施,如防错措施(Poka-Yoke)等。
3.质量业绩水平
产品的不良率、废品率和返修率明显降低;
生产质量稳定,关键工序和过程能力指数Cpk≈1.33。
九、质量管理:求完美
1.管理特征
各部门都制定了极其严格质量目标,为追求“零缺陷”而努力;高层管理者极其重视质量,质量问题不可或缺地被列入高层管理者的议事日程;70——80%的员工(包括最高管理者),积极参与“质量改进”活动;质量改进活动成为日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营造了一种有助于质量提高的企业文化氛围,每一位员工都意识到“质量”对企业的重要性,并愿为之努力。
质量改进扩展到所有部门,并形成了跨职能的团队协作。
2.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质量与可靠性工程技术以及实现高质量的方法最大程度地被应用。
3.质量业绩水平
平均缺陷率:< 100 ppm,废品率:< 0.8%, 返修率:< 0.8% ;过程能力指数Cpk≈2.0。
1.管理特征
缺乏质量意识和专业知识;
缺乏经常性的的质量活动;
没有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或人员);
检查力量薄弱,且常受制于生产管理者;
“质量第一”只是定期的质量会议或质量月“一个口号”而已;员工常把质量问题的责任归于检查人员;
质量指标没有被制定和分解。
2.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主要应用检验技术;
主要针对客户的抱怨制定有限的预防措施;
不了解使生产过程稳定的措施方法
3.质量业绩水平
不良率、废品率、返修率均很高;
过程能力指数Cpk没有测定。
二、质量管理:听反馈
1.管理特征
缺乏质量意识和专业知识;
对于质量的要求仅限于废品率、返修率;
高层管理层不参与质量活动,通常只介入重要客户抱怨的处理;有指定的质量管理部门(人),但承担的职能主要是:搜集客户反馈和处理客户抱怨;缺乏对各部门的指标考核和管理。
2.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主要应用检验技术;
主要针对客户的抱怨制定有限的预防措施;
不了解使生产过程稳定的措施方法。
3.质量业绩水平
不良率、废品率、返修率均很高;
过程能力指数Cpk没有测定。
三、质量管理:靠检查
1.管理特征
配备了必要的检查人员,主要通过检验保证产品质量;有独立的品质保证部门,但职能与其他职能分离,常由品质保证部独立负责产品质量;仅对生产部门进行了废品率和检查返修率指标分解和考核。
2.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主要应用检验技术;
主要针对客户的抱怨制定有限的预防措施;
不了解使生产过程稳定的措施方法
3.质量业绩水平
不良率、废品率、返修率均很高;
过程能力指数Cpk没有测定。
四、质量管理:抓基础
1.管理特征
主要通过检验保证产品质量;
有独立的品质保证部门,常由品质保证部门独立负责产品质量;开始重视并开展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如:质量教育、质量分析、计量管理和标准化等;仅对生产部门进行了废品率和检查返修率指标分解和考核。
2.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开始使用简单的数据分析技术,如:鱼刺图、帕拉图,但仅一般性地用于提高生产过程的质量;开始分析生产过程中质量不稳定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方法。
3.质量业绩水平
生产过程中的不良率、废品率、返修率开始降低;
过程能力指数Cpk<1.33。
五、质量管理:管现场
1.管理特征
主要通过检验保证产品质量;
不时组织开展现场的质量改进活动,重视人、机、料、法、环和检验各要素的管理;积极推进现场目视管理、5S管理和作业标准化管理;有独立的品质保证部门,开始由品质保证部门和生产部门共同负责产品质量。
2.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诸如鱼刺图、帕拉图等QC手段在生产现场被推广使用;能多方面分析生产过程中质量不稳定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
3.质量业绩水平
生产过程中的不良率、废品率、返修率开始降低;
过程能力指数Cpk<1.33。
六、质量管理:盯关键
1.管理特征
通过质量信息统计和工艺过程分析确定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和过程;通过设立“质量控制点”,加强对关键工序和过程的控制;积极开展QC活动,并按照PDCA循环进行质量改进;
有独立的品质保证部门,由品质保证部门和生产部门共同负责产品质量。
2.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诸如鱼刺图、帕拉图等QC手段在生产现场被推广使用;统计过程控制(SPC)、实验设计开始在关键工序和过程中使用;能多方面分析生产过程中质量不稳定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
3.质量业绩水平
生产过程中的不良率、废品率、返修率开始降低;
关键工序和过程能力指数Cpk≈1.33。
七、质量管理:重预防
1.管理特征
管理层认识到“设计”对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注重开发阶段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提高设计质量;不仅生产和采购部门,设计开发部门也制定了高标准的质量目标;将质量职责授权到所有职能领域,质量保证部门转化为质量顾问的角色;各个职能部门参与开发过程,使质量问题在源头得以解决。
2.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大量地应用了质量设计的方法,如:质量功能展开(QFD)、实验设计(DOE)、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等;大量应用了预防性质量措施,如防错措施(Poka-Yoke)等。
3.质量业绩水平
产品的不良率、废品率和返修率明显降低;
关键工序和过程能力指数Cpk≈1.33。
八、质量管理:按标准
1.管理特征
与质量相关的所有部门都制定了高标准的质量目标;各部门的质量职责得到了充分明确,并能积极参与和开展质量活动;建立了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各部门均能自遵守相关程序和文件的规定;质量保证部门主要任务是充当质量顾问。
2.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大量地应用了质量设计的方法,如:质量功能展开(QFD)、实验设计(DOE)、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等;大量应用了预防性质量措施,如防错措施(Poka-Yoke)等。
3.质量业绩水平
产品的不良率、废品率和返修率明显降低;
生产质量稳定,关键工序和过程能力指数Cpk≈1.33。
九、质量管理:求完美
1.管理特征
各部门都制定了极其严格质量目标,为追求“零缺陷”而努力;高层管理者极其重视质量,质量问题不可或缺地被列入高层管理者的议事日程;70——80%的员工(包括最高管理者),积极参与“质量改进”活动;质量改进活动成为日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营造了一种有助于质量提高的企业文化氛围,每一位员工都意识到“质量”对企业的重要性,并愿为之努力。
质量改进扩展到所有部门,并形成了跨职能的团队协作。
2.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质量与可靠性工程技术以及实现高质量的方法最大程度地被应用。
3.质量业绩水平
平均缺陷率:< 100 ppm,废品率:< 0.8%, 返修率:< 0.8% ;过程能力指数Cpk≈2.0。
作者:博革咨询
推荐新闻
苏州矿山机械领军企业精益改善优秀成果展现
博革于2021年10月正式与苏州创力达成合作,签署精益布局项目,旨在全面改造升级齿轮车间,历时4个月完成前期规划,另根据规划项目历时1年改造完成,现新车间已经投入使用,并且达到预期目标。 /news/4855.html
博革携手江东金具设备制造,精益咨询管理改善促生产
江东金具决定与上海博革咨询达成协议:由上海博革咨询为江东金具进行工厂布局规划和目视化设计工作。项目定位为打造绝缘子行业国内领先、行业标杆的智能化、自动化灯塔工厂。 /news/4866.html
国内PPE行业领军企业赛立特园区精益布局
博革自2022年起为赛立特提供精益管理服务,助力企业搭建精益管理体系,推动精益化管理落地见效,从而全面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本次项目从2024年10月进驻,经过调研分析,围绕园区整布局 /news/4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