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这是中国经济界的共识。但怎样才能实现,却不是所有人都很清楚,很多企业在“工业4.0、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概念满天飞的环境下迷失了方向,智能制造也好,智能工厂也好,都有自己的实施条件和路径,没有捷径可走。
如果稍加总结一下,以下十点会是企业或多或少需要走过的征途:精益化、标准化、模块化、自动化、服务化、个性化、生态化、全球化、数字化、智能化
只不过,在走向中国智造的征途上,对于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企业来说,由于市场需求模式不同、产品工艺不同、管理基础不同等,侧重点有所不同。
一、精益化
精益生产这个起源于丰田的生产管理方式TPS,最早就是面向多品种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而设计的,其两大支柱就是“准时化”与“智能自动化”,与今天智能制造的思路不谋而合,我们不得不佩服丰田早在50年前的远见卓识。
至今为止,精益已经演变为一种涉及营销、研发、供应链、生产、流程乃至创业的全价值链的精益管理理念和方法,带动了全球产业的转型。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它所追求的“创造价值消除浪费”的思想、方法和工具促进了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获得质量、效率和反应速度的快速提升。
根据我们辅导企业的经验,只要企业坚持做下去,大部分都能获得50%甚至更高的提升空间。遗憾的是,精益在中国的大部分企业中并未得到有效实施,他们大多只是口头上说说,因为急功近利以及缺乏导入经验方法等,无法坚持下来半途而废。走进这些企业,你会发现浪费比比皆是,高企的库存、反复的搬运、高强度的手工作业、间断分割的生产模式、粗制滥造的品质、漫长的交货周期等。
在电子行业,中国企业的平均库存周转时间为51天,而美国则为8天;在纺织服装行业,中国企业的平均库存周转时间为120天,而行业标杆ZARA则为15天。也就是说,即使利润率相同的情况,股东的投资回报率相差6倍以上。
智能制造不可能建立在这种低效的生产模式之上,精益是必须要走的第一步,而且是投资回报最高的一条路径。因为精益几乎不需要企业做出额外的投资,只是在现有基础上重新配置生产资源就可以获得超出想象的回报。
我们帮助过上百家从一个亿到上千亿规模的不同行业的制造企业,通过重新规划生产布局和物流,改善供应链管理,以及TQM、TPM、IE改善等精益方法工具的导入,短短6-18个月时间就获得显著提升,将库存降低30-75%,生产效率提高25-90%,交货期缩短30-70%,每年成本降低上千万元。
精益的成功实施并不难,关键在于领导的决心与管理层观念的转变。
作者:博革咨询
苏州矿山机械领军企业精益改善优秀成果展现
博革于2021年10月正式与苏州创力达成合作,签署精益布局项目,旨在全面改造升级齿轮车间,历时4个月完成前期规划,另根据规划项目历时1年改造完成,现新车间已经投入使用,并且达到预期目标。 /news/4855.html
博革携手江东金具设备制造,精益咨询管理改善促生产
江东金具决定与上海博革咨询达成协议:由上海博革咨询为江东金具进行工厂布局规划和目视化设计工作。项目定位为打造绝缘子行业国内领先、行业标杆的智能化、自动化灯塔工厂。 /news/4866.html
国内PPE行业领军企业赛立特园区精益布局
博革自2022年起为赛立特提供精益管理服务,助力企业搭建精益管理体系,推动精益化管理落地见效,从而全面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本次项目从2024年10月进驻,经过调研分析,围绕园区整布局 /news/4864.html